服装服饰设计2023年4月第2期冰裂纹研究分析及其在服装面料图案设计中的应用郑静宜,张丹,张丹倪(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冰裂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之一,流传久远,应用广泛,从瓷器釉面装饰发源而来,经过长期的衍化,脱离了瓷器的载体,大范围的应用于门扇窗棂或是家具建筑中,发展至今更是融入现代设计的各种类型的产品中。文章主要是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从冰裂纹的起源和发展入手,对冰裂纹的特征及审美进行解读,进而以其为灵感进行服装面料图案设计,探索冰裂纹在服装面料设计中的图案创新。关键词:冰裂纹;传统纹样:服装面料:图案创新Doi:10.3969...
服装服饰设计2023年4月第2期冰裂纹研究分析及其在服装面料图案设计中的应用郑静宜,张丹,张丹倪(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冰裂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之一,流传久远,应用广泛,从瓷器釉面装饰发源而来,经过长期的衍化,脱离了瓷器的载体,大范围的应用于门扇窗棂或是家具建筑中,发展至今更是融入现代设计的各种类型的产品中。文章主要是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从冰裂纹的起源和发展入手,对冰裂纹的特征及审美进行解读,进而以其为灵感进行服装面料图案设计,探索冰裂纹在服装面料设计中的图案创新。关键词:冰裂纹;传统纹样:服装面料:图案创新Doi:10.3969/j.issn.20950101.2023.02.025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101(2023)0207703在文化复兴的热潮下,设计师们都在积极地从民族文化中寻找灵感。冰裂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之一,从瓷器釉面装饰发源而来,经过长期的衍化,脱离了瓷器的载体,大范围的应用于各种类型的产品设计中。本文主要是采用了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冰裂纹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其为灵感进行服装面料图案设计,将传统纹样与当代潮流进行融合与创新,以期促进当代服装面料图案设计的多元化。1冰裂纹的起源《大辞典美术卷》解释:“冰裂纹,亦称开片。瓷面釉面特征之一。釉面裂纹形同冰裂,故名。系胎、釉线胀系数不同所产生。为宋代哥窑瓷器的主要特征。”冰裂纹最早见于宋代青瓷,起初是由于烧制工艺的失误导致,后来宋代陶瓷工匠敏锐地捕捉到裂纹的美.并有意为之,逐渐发展为一种瓷器釉面装饰。民国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有过对瓷器裂纹出现原因的探究,他提到:“瓷之开片,其原因有二:一日人为之开片,一日自然之开片。人为之开片多属浆胎,当入窑烧时已定使之开片,或开大。或开小,配合药料烧之,则出窑时成开片形。一如人意之所欲出,是等开片,形似龟坼,开在肝胎者也。自然之开片则历年既久,其釉渐渐内裂。或成鱼子或成牛毛诸形。其坼也纯。”即形成收稿日期:20230227基金项目:时尚羽绒服设计(017/202285003):武汉纺织大学共青城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20210327A)第一作者:郑静宜(1995一),女,湖北潜江人,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羽绒服设计。通信作者:张丹(1981一),女,四川成都人,武汉纺织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结构设计、服装视觉营销。77的原因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加入材料使瓷器烧制出裂纹,二是经过时间洗礼,热胀冷缩,自然风化形成裂纹。2冰裂纹的发展宋代以前便有冰裂纹瓷器出现,直至宋代正式成为一种制瓷工艺,官窑、汝窑、哥窑均有冰裂纹釉面瓷器传世,明代《格古要论》中也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至清代,乾隆皇帝题诗:“铁足圆腰冰裂纹,宜成锤此夫华纷。”至此,“冰裂纹”已泛指瓷器开片。南宋以后,冰裂纹的制瓷工艺便已失传,元代及明清时期,虽有仿制,但已相去甚远。直至现代瓷器冰裂纹工艺才重新被研制出来。明清时期,一种几何形式的冰裂纹出现并被大范围的应用于窗柩、椅背等部位,它是将瓷器冰裂纹加以简化和提炼,使其简洁大气、结构稳固,兼具装饰性及实用性。清代,冰裂纹的广泛使用达到一个高峰,大到楼宇阁亭、门扇窗棂,小到室内家具、文房器具、服饰纺织都能看到这类几何冰裂纹的使用。另外还出现冰裂纹与其他纹样巧妙结合的新式纹样,构思巧妙,独具新意。例如与梅花组合称为“冰梅纹”。梅花风骨俊傲、迎寒自绽,与冰裂纹的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意象相契合。二者相辅相成,均流露自然之气。也有将冰裂纹、梅花纹、博古纹结合的图案,称为“冰梅博古纹”,或与竹、蝶、寿字纹等其他纹样组合出现,在使用上不拘一格,灵活组合,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并在传承中不停地改进革新、演变,焕发新的生机活力。3冰裂纹的特征瓷器中的冰裂纹常见于宋代的各种瓷器釉面,这种冰裂纹是由于胎釉线胀系数不一,导致釉面受到张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