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农历正月十一,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年味还未消尽,务工人员还未踏上离家的列车,街镇上的花灯依然明亮。但这一天,对沐爱镇金坪村2组高家坪的村民来说,是天地失色的一天。
突如其来的山体滑坡打破这个山村的平静,大量土石沿着山沟倾泻而下,巨大的冲击毁去了家园。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危急时刻,各方救援力量争分夺秒,彻夜不停,千方百计抢救失联人员。
重型机械开赴现场,夜晚无人机升空照明,救援人员在碎石间搜寻生命的迹象,村民自发前往切菜做饭保障后勤……
2月8日上午11时50分许,金坪村高家坪发生山体滑坡,截至2月9日11时的初步核定,滑坡已造成10户民房、1户生产用房被掩埋,1人遇难,28人失联,2人受伤(1名轻伤、1名重伤,均无生命危险)。
“像是放鞭炮的声音一样,山垮了下来。”金坪村邻村的何阿姨,如此形容当时她听到的声音。由于相距还有一公里多的距离,何阿姨最初并不知道是发生了何事,直到周边的邻居告知,她才知道发生了山体滑坡。
高家坪是一处“V”字形山沟,准确地说是,两山夹一沟。山体瞬间垮塌,大量的土石倾泻而下,陡峭的山坡加上狭窄的沟谷,导致山体滑坡有巨大的冲击力,山下的房屋,不论是土房还是平房,绝大多数都是瞬间被淹没。
滑坡发生后,金坪村和周边村庄的人员都开始赶往现场。此时,何女士才从前往现场的村民处得知,有超过30名乡邻被山体滑坡影响,其中大部分人被垮塌的土石掩埋。
最先赶到的村民,看到这一幕心痛不已,但他们也是最先反应过来的人。“先救人!”金坪村村民杨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赶到的村民马上就开始做尝试,由于一开始都没有携带工具,便徒手刨土搬石。
山体滑坡顺着沟谷滑下的除了大量的泥土外,还有很多碎石,部分石头靠人力完全没有办法搬动,但没有阻拦村民们救援的决心,刨土刨到双手流血,也不停下。
“救出来了两个人,一位婆婆和一位小娃娃。”杨先生说,村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两人被及时救出,虽然那位婆婆身上多处受伤,但好在救援和送医及时,两人都没有生命危险。
为了抢救生命,各地救援力量闻讯而动。应急救援、消防、公安、交通、医疗、通信、电力等救援力量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
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先后调派9个支队464人10犬,以及69套移动照明灯组、22台生命探测仪赶赴现场。
中国安能持续投入救援力量共110人、专业救援装备50台(套),挖掘滑坡体,开辟装备进场道路和紧急逃离通道,侦测边坡险情等。
2月8日晚,四川卫健系统工作人员和医疗专家,到筠连人民医院和现场开展救治工作。
在各类专业救援力量前赴后继之外,金坪村及周边的村民也投入救援中,甚至在宜宾市区及外地的村民,也都尽力赶回,尽自己最大的一份力量。
有人拿出自家的腊肉、蔬菜,有人捐赠整扇的猪肉,有人将自家的房屋改为后勤保障基地,有人不远数十公里赶来炒菜煮饭,有人组织摩托车队为转运后勤物资。
摩托车队的带头人沐爱镇落箭村党支部书记胡秀能说,自2月9日一早,落箭村就组织了古邑义警落箭分队21人、10辆摩托车支援受灾的金坪村,摩托车往返不停,加紧运送,余下人员则尽量将道路秩序维持有序,保障安全,提升效率。
据最新的救援进展显示,山体滑坡造成了2人受伤,1人遇难,28人失联。不到最后一刻,救援就不放弃一丝希望。
记者了解到,消防、武警、安能集团、当地民兵等各类救援力量都已投入到搜救中去。同时,挖掘机、生命探测仪、无人机、激光位移雷达、单兵图传等专业救援设备,也投入其中。在前往现场的路上,运输各类大型器械的车辆排成了一条长龙。
2月9日16时30分,滑坡现场的观察哨响起,现场救援人员根据警报退出了危险区域,而这已经是当天第三次根据预警警报暂停抢险作业,25分钟后,预警警报解除,现场救援人员又投入到紧张的救援作业中去。
22时,已是夜深,气温骤降,但滑坡现场救援人员的搜救没有停止,挖掘机不停作业,空中也升起了几架照明无人机,现场一片通明,大家要争分夺秒,抢出生的希望。
“当时大家一起都去刨,但是石头太大了,人都搬不动。”在筠连县第二中学安置点的金坪村村民王先生(化姓)回忆起滑坡发生后的情况,不禁悲从中来。
王先生说,他的家距离滑坡现场就三四百米,被滑坡掩埋的人员平时都是他很熟悉的乡邻,有些甚至还沾亲带故,滑坡发生的高家坪他在事发前一天甚至还去玩过,事发前他刚好骑车外出走亲戚了,接到电话就立即返回,但遗憾都没帮上太大的忙。
在宜宾的杨先生于2月8日晚专程赶回金坪村,他希望为救援出一份力,回到村里后,他就一直在帮忙后勤工作,搬运食物和饮水,将家里的房间腾出来给救援人员休息。
筠连县大雪山镇两江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李强一直在救援指挥部旁的后勤保障处忙碌。李强说,他接到山体滑坡发生的消息后,就做好了支援的准备,并且准备了物资,他们杀了两头猪,还有蔬菜等柴米油盐,拉到了救援现场的后勤保障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本身也是临近的乡镇,一衣带水的,我们也是本地人,应该来帮忙。”李强介绍,除了政府集中组织以外,还有不少当地村民自发赶来后勤点,为救援人员做饭,“早上6时,为所有的救援人员提供了热气腾腾的面,一共煮了300斤面,中午准备了回锅肉,炒了蔬菜,荤素搭配,保证每一名救援人员能够吃得饱吃得好,有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到抢险救援工作当中去。”
根据李强的粗略统计,截至2月9日下午6时,超过60位志愿者在后勤保障点承担切菜做饭工作,有一部分老乡熬了通宵,到下午4时许才进行了轮换。“后续人员的安排上已经做好充足的准备,大雪山的老百姓准备了相当充沛的物资,猪就准备了四五头,还有非常多柴米油盐等物资捐赠送来。”
2月10日下午4时,沐爱镇金龙村一组村民田安金背着背篼来到现场,第二次为救援点送来自家种的蔬菜,昨天她刚送来了20多斤腊肉。“救援不停就继续送。”田安金说。
2月10日,救援到了第三天,天气终于放晴,这对救援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在救援的前两天,即2月8日和2月9日,沐爱镇一直被阴雨笼罩,救援现场的山体也都是笼罩在云雾中,地面也总是泥泞不堪。现场不少救援人员都披上了雨衣穿上了雨靴。附近的民房生起了多个火堆,为轮换的救援人员提供温暖。
挖掘土石,用生命探测仪侦测,用搜救犬搜寻……救援人员千方百计搜救失联人员。除了现场直接开展救援的人员外,搜救现场还有安全监测员。这是由于在救援过程中,山体上方还不时有小型滑坡和落石,威胁着失联人员和救援人员的安全。
2月8日晚,筠连山体滑坡抢险救援指挥部发布提醒称,因山体滑坡仍在持续,请避免前往灾害发生区域。筠连县融媒体中心也公布消息称,由于山体进一步垮塌风险较高,目前正在组织更大区域群众转移。
现场一位救援人员表示,现场开辟有紧急避险通道,一旦监测员发现有滑坡风险,就会立即警示现场人员,救援人员会紧急撤离。
根据筠连县“2·8”山体滑坡灾害新闻发布会介绍,本次灾害因近期持续降雨及地质条件影响,造成高位山体滑坡转化为碎屑流,形成长约1.2公里的碎屑堆积体。滑坡体厚约10到20米、宽约100米,滑坡方量达到10余万立方米。
四川省一位长期从事自然灾害救援的人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一直关注此次筠连山体滑坡救援进展。他表示,对于山体滑坡灾害的救援,首先是浅表性的搜救,采取搜救犬和生命探测仪搜寻生命迹象,然后使用大型工程器械24小时不停作业,尽全力找寻奇迹,一台机器要配上数名观察手,时刻注意石头下方有无生命迹象,现场救援人员要根据滑坡前的民房位置划定搜救范围。
在救援点方面,据官方资料显示,现场坍塌体面积大、现场降雨不断,气温较低。最关键的是,现场仍有滑坡发生,给救援工作带来不小挑战。前述的人说,这些不仅仅增加救援难度,也会导致被困人员生存几率降低,期待生命奇迹出现。
10日下午3时40分,记者从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2·8”山体滑坡事件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了解到,在救援现场1号点位,挖掘机刚找出了一辆较为完整的摩托车残骸。目前,现场救援人员正在该区域加紧搜救。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